由马克·韦布执导,瑞秋·齐格勒和盖尔·加朵主演的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已于3月21日(今天)登岸中国内地院线公映,同步北美。
固然眼下只是公映首日,但这部《白雪公主》很早就因“白雪公主不白”的选角引爆争议,后又有层见叠出的其他场别传说风闻推波助澜,辞吐情况早已“天崩”。从今朝平庸的外媒先期评价、崩盘的观众打分和疲软的票房预估来看,残局晦气已成定局。
尤其在素来不吃“政治准确”这套的中国市场,今朝《白雪公主》首日票房不到200万,猫眼专业版给出的最终票房猜测仅为万万出头,不单远比不上《灰姑娘》(首日3515万,累计4.43亿)《美男与野兽》(首日8372万,累计5.9亿)等同为迪士尼真人化高文的成就,甚至连前年一样因选角肤色被伐罪的《小丽人鱼》(首日366万,累计2651万)都不如。这部对迪士尼意义不凡的旗舰级大片,可能已脱节不出票房和口碑双输的泥沼。
因“政治准确”辞吐天崩,媒体评价和票房前瞻都不好
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从2016年开端规画,疫情今后开端进进建造周期。经斯皮尔伯格保举,凭仗新版《西区故事》(2021)出道的拉丁裔小花瑞秋·齐格勒被选中扮演白雪公主,于2021年官宣;而同年,“神奇女侠”盖尔·加朵成为反派皇后的人选。
影片遭受辞吐多难害的发源,是齐格勒的肤色外形和原故事中“肤色胜雪”的白雪公主完全不符。迪士尼常常在油管发布预告片时,“踩”的数目都是几十倍于“赞”,可见大批反“醒觉”、反“政治准确”的观众对影片选角感应愤慨。
当然,齐格勒的选角也不是《白雪公主》的唯一政治争议:在巴以抵牾开端后,曾进伍以色列国防军的盖尔·加朵遭到右派观众的抵制,致使影片同时获咎了两边的观众群体。又因为齐格勒曾果真颁布撑持巴勒斯坦辞吐,对两位主演间紧张关系的猜测,也被摆下台面。
还有一件事在当下可能加倍敏感:即便好莱坞素来对平易近主党有所方向,但在美国政治的风向改变中,齐格勒过于强势的反特朗普态度也很“招人”。
媒体普及以为,迪士尼之以是没有在首映礼上准许记者采访主创,暗示出必定水平上的“冷措置”意图,最大启事就是为了避免以上各类各样的政治辞吐风险。
除政治因素外,齐格勒半恶作剧式指摘1937年动画版《白雪公主》的辞吐,惹末路了部分迪士尼粉丝;真人版采取CGI殊效建造七个小矮人脚色的决定计划,又是以遭到侏儒演员的抵制……不消想,如许四处起火的《白雪公主》,观众评价怎么可能好呢?
上映一天前,《白雪公主》居然在IMDB开出2.3分的骇人差评(后跌到2.1),致使IMDB站方临时关闭评分;而即便在用户团体方向更方向前进派的Letterboxd,影片的评分也仅为2.5/5。
当然,观众评分网站在公映前就出现的海量差评有不理性因素,对成片实际品格的参考价值不大。但反观今朝本片46%的烂番茄新颖度和48的MTC均分,也是很不泄气——即便是一贯对“政治准确”作品较为友善的英语媒体,也以为《白雪公主》是一部没有必要被拍出来的平庸电影。
因为收集风评其实太差,《白雪公主》即便是背靠经典童话故事,改编自迪士尼首部动画长片,意味着迪士尼“一号公主”的排面,也难以挽回晦气的市场大势:按照多家媒体猜测,影片北美首周末三天票房为3800万美圆至5000万美圆区间,这意味着北美票房很难冲破1.5亿美圆。
对制片成本高达2.7亿美圆的本片而言,如许的票房前瞻是多难害性的。
毫无必要的“当代化改编”注定掉败
如今人人都知道,齐格勒的肤色就是《白雪公主》的最大辞吐原罪,但假如从电影本人启程,纠结“白雪公主不白”到底有多“毁原著”,最终只能滑坡到“种族不放在眼里”和“政治准确”的“魔法对轰”,不具有多大的拔擢性意义。
其实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的最大问题不是公主的肤色,而是许多纯创作层面的不及格:为女性主角赋权的所谓当代化改编老套陈旧,完全没有跳出原版故事和其他版本改编的框架;没有剧本节奏可言,明明仅有109分钟仍显得冗杂拖拉;至于表演、殊效和歌舞等偏“手艺”方面的问题,更是给亏弱的故事核心继续减分……
《白雪公主》的掉败,起首是“当代化改编”的掉败。
当然,尽管粉丝怒喷影片不够还原原版,但客观来说,在迪士尼官方认证的13部“公主电影动画”傍边,资历最老的《白雪公主》(1937),故事和脚色设定也是其中最必要当代化的。
不同于《花木兰》《小丽人鱼》的原版故事主题已经充足“女性主体”,《白雪公主》中雌竞比美的核心抵牾、按身世和颜值分派德性的血缘论、王子抢救公主的套路都不够前进——也是以,故事是必定要改的,白雪公主不可只是仁慈艳丽,而还要变得刚毅主动,暗示新时代的女性精力。
并且,原版《白雪公主》在故事、人物描画上的相对弱点也显而易见:好比《灰姑娘》和《美男与野兽》在称道女主角良善心灵、描画辗转恋爱时的传染力,就要远超完全“玛丽苏本苏”、男女关系也只是一吻定情的《白雪公主》,以是将王子公主的亏弱连线刷新成使人信服、完全动人的恋爱,也有必要。
然而《白雪公主》在这两方面的改编,显然都不成功。
但照旧选角(也包孕妆发、外型)方面的问题,齐格勒的团体外形和气派其实不太“白雪公主”,更像拉丁街区歌舞片里的底层追梦小妹——这和《白雪公主》故事中最紧张的梦幻一面,其实过度各走各路了。
就连经典的魔镜问题,都决心避开“白雪公主事实是否是大美男”的问题,给打上了“只因为心灵美以是她最美”的补钉,可见电影本人,对于齐格勒的形象也没有充沛自尊。
至于将王子改编成侠盗乔纳森的计划,固然凸起了否决暴政强权的主题,也起到了展垫男女主角感情的劝化,但在表演因陋就简,歌曲也没有记忆点,情节发展也按部就班、完全和观众预想同步的情况下,整个恋爱故事的可信度和传染力完全为零,即便和一样俗套的真人版《美男与野兽》比拟,也底子不在一个次元。
最初,加朵扮演的恶皇后已经充足夸张、刻板,并且五官乱飞,外型也不俊拔;但七个小矮人的形象更是惊悚:既然已经“真人化”,还完全依靠计较机殊效天生面目诡异的动画形象,篇幅还云云之大,无怪许多媒体指摘很猛,是影片的一大北笔。
总之,一句话回纳综合这部《白雪公主》的观感,就是从骨子里渗出来一种“没必要拍”的偶尔义感,食之无味,因为某些显而易见的槽点,弃之也完全不成惜。
反观之前同于2012年上映的两部《白雪公主》电影,一部是查理兹·塞隆、克里斯汀·斯图尔特、克里斯·海姆斯沃斯主演的《白雪公主与猎人》,一部是茱莉亚·罗伯茨、莉莉·柯林斯、艾米·汉莫主演的《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》。
前者是一部古装奇幻动作片,改编思绪天翻地覆,间接把《白雪公主》变成了《权利的游戏》,公主也成了狠劲实足的飒爽女兵士,同时影片将王子形象拆分红猎人和两小无猜,男女关系完全被重构——甭管改得好不好,至少脱节了被讲过一万遍的当代故事,纵使狗血,最少不老套。
而《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》的改编固然相对常规,但公主跟随七个小矮人成为侠盗,文武双全,对当代形象有所冲破;王子公主早早相遇发展感情,也是公道的修改。同时,片中有王后用药蛊惑王子成为“小狗”的成人情节,性意味很浓——甭管这部是否是太放飞太闹腾,至少新颖刺激。
并且,这以上两部老《白雪公主》中的公主和女王都各具魅力,柯林斯的公主和塞隆的女王更是光艳精明,总照旧比外形有短板的齐格勒,以及演技还不如杨颖的“以色列杨颖”加朵高上一筹……
2025年迪士尼的这版《白雪公主》,在剧本上根抵就是一个往掉了有趣成人元素的有趣版《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》,《白雪公主》故事原本该有的浪漫和养眼根抵丢光光,改编也既不新,又不有效。
在“为女脚色赋能”和丰满感情线两个任务上,2012年的好莱坞改编早已做到了,非要在2025年用远跨越往的阵仗重拍一遍,包装成什么“新对象”,掉实显得没有必要——即便不卷进这么多争议,也不会成功。
时代变了,风向也要变
当然,即便改编不成功,以《白雪公主》IP的巨台甫看,奢华建造费堆出来的“排场”,真人影版《白雪公主》原本也不至于落到如今这小我见人嫌的境界,影片被卷进政治准确争议,照旧风评崩盘的最重要启事。
还记得两年前,由黑人女演员海莉·贝利主演的真人版《小丽人鱼》也曾遭受太重大的种族争议,但最终全球票房照旧成功落地(近5.7亿美圆),还算说得曩昔的媒体评价(烂番茄新颖度67%,MTC均分59),也能对冲部分后背辞吐,对“政治准确”的种族价值观举行必定水平上的保护。
如今两年曩昔,当与《小丽人鱼》“黑鱼风波”形成镜像的《白雪公主》问世时辰,大情况对这类作品的友善水平却更低了。
美国社会层面,反政治准确的回弹很狠恶,“醒觉”实力处于低潮,标榜“客观”的支流媒体也个个都在看风向,不可完全不斟酌社会的大气候和公众辞吐的反扑……《白雪公主》的辞吐能掉控到这类境界,有没有“时运不济”、“来晚了”的启事?很难说完全没有。
当然,本片昔时选角时,热衷于“DEI”(多样性、公允性、包收留性)事业的前任迪士尼CEO鲍勃·查佩克还在任,将《小丽人鱼》和《白雪公主》变成多元化电影,本就有投契(撮合拉丁观众)和政治任务的嫌疑。
在美国甚至全球文化战争激化的布景下,《白雪公主》可以折射出文娱家当与政治气候、资本意志之间的零乱博弈,既然观众和辞吐都不买账,这套弄法天然很难走下往了。看懂了这点就能大白,假如《白雪公主》最终真的遭受严重吃亏,则极可能成为导火索,公布近年来好莱坞DEI飞腾的偃旗息鼓。
至于《白雪公主》电影本人创作层面的问题,可以说无聊是真,“罪不至IMDB开分2.3分”也是真,但生怕已经不是公众关切的核心了。